​记住了!枣庄不是庄,枣庄人不卖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消费要发票是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20秒轻松录入 20000元意外惊喜

小日子 大收益!!







文字:灿灿   声音:


枣庄大众网原创——

枣庄版《成都》枣庄老铁的歌



记住了!枣庄不是庄,枣庄人不卖枣。

 

每次别人问我来自哪里,我会先说山东。这时候对方往往会很兴奋:


山东欸!我去过青岛,那里的海特别的好看。我还去过泰山,妈呀,爬个山把我累死了。

 

那你是山东哪里的呀。

 

山东枣庄。

 

……

 

哦,那你们那里是不是枣特别多啊……嗯……是你们村名吗?哪个市的啊。

 

(此时,枣庄人已甩出一百个大白眼子。)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到外地办事,需要填写材料 。工作人员问他现在的居住地在哪。朋友回:山东枣庄的。


工作人员一脸疑惑:同志,这个资料填写到市就可以了,不用具体到村。

 

类似对枣庄地名的误会还有很多,咱们大多数本地人只当个笑话听。不过,说到这个名字的由来,很多年轻一辈会觉得不解,印象中好像也没有在枣庄见过几棵枣树。

 

事实上,枣庄确实是因为枣树多而闻名,只是这种枣指的是山上的野枣。因为味道偏酸涩,在一般的市场上很难见到它。

 

至于为什么非要叫“庄”,可能是为了跟咱们老祖宗文化里的朴实、勤劳相对应吧。

 

……

 

 

,方言大致分为新老两派。这两派方言,语法方面基本一致,词汇有细微差别,语音也有明显差异。


这里的方言跟大多数北方地区大同小异,但是又多了些独特的发音和语言。外地人要想在短时间内学会和真正听懂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大学的时候,我是班里唯一的一个山东人,自然也是唯一的枣庄人。室友们常听我用方言给家里打电话。时间长了,他们也就有了分辨枣庄特色发音的能力。

 

有次室友出去旅游,回来后特别激动的告诉我说遇到了一个我的枣庄老乡。我问她是怎么确定的?她说,那天他们看到了一个雕像。那个雕像的二脚趾特别的长,旁边的大叔就一边嚷嚷着一边叫家人来看。


“他说“二”的时候跟你往家里打电话说到你二大爷的时候发音一毛一样。后来我一问,果然就是枣庄人。”室友蹩脚的向我模仿着发音,旁边的我一脸黑线:


喂喂喂,不是le,也不是li,“二”!跟我一起念:二!(请自行脑补)

 


 

对于枣庄的地域误解还有部分来自于吃。


当然,这种吃是以我们剽悍的大山东为背景的。很多人根本不会给你介绍出“黄花牛肉面、辣子鸡、菜煎饼”等等等等的机会,因为当你说出山东这两个字的时候,你穿着花棉袄啃着煎饼卷大葱的场景就已经浮现在他们脑海了。


大学时候出演一个小品,好死不死,我的角色有个吃大葱的环节。怀抱着为艺术献身的精神,那一场我吃的兢兢业业。台下的观众也很同情我,纷纷为我竖起拇指。直到当他们知道我来自山东枣庄的时候……

 

他们脸上的表情由赞赏瞬间变为恍然大悟和理所应当。

 

哦哦,怪不得,怪不得。

 

每次遇到别人问我关于煎饼卷大葱的话题,或者干脆聚餐的时候直接把带葱的菜推到我面前的时候,我都很想骂街:

 

拜托,别说我们平时不吃,就算我们吃,那也是嫩出水的小细葱,绝配的黄豆瓣酱,再加上香喷喷的石磨煎饼。


对了,说到煎饼还要吐槽几句。很多人真的是没吃过不知道煎饼香。


有一次我让家人寄来了二斤煎饼,想配点东西解解馋。室友起床后,迷迷糊糊的嗅着鼻子猫到了我座位上,然后打开包着煎饼的塑料袋惊呼:


怪不得我闻到了一股子猪饲料味!

……

看着我卷着辣椒酱吃的满头大汗又津津有味的样子,室友忍不住尝了一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我的二斤煎饼一天半就被她们全部吃光了。


她们嚼的两边腮帮子疼,一边费力的撕扯,一边嘴里忍不住夸赞:怪不得,怪不得。没想到猪饲料配上辣椒酱那么好吃啊!

 

我再次黑化,但是又无言以对,毕竟…她的描述……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

 

 

作为中国华北地区的翘楚,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这些牛可不是吹假的。但是也因为作为全国第二大人口大省,山东的教育资源相对别的省份来说更紧张。


江湖上早有传言:睡不过安徽的,学不过山东的。虽然是玩笑话,但是也印证了山东学霸的名声。  这一点,咱们枣庄人应该也深有体会。


在安徽上学的几年,我虽然没有很认真的寒窗苦读但是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因为每当我想着自己身上背负的是整个省份的骄傲,有这股子劲提着,就觉得怎么着也要拿出点学霸的样子来。


好在大学几年每次的考试成绩也算不错,每当别人羡慕我的成绩单,我就会很低调的说句:没事,你学不过我们山东人很正常。

 

然后引来一阵:怪不得,怪不得。

 


  

最后,回归到我自己的身份上。


不要说枣庄妹子了,只说山东妹子,就留给人很多的想象空间。


有说勤劳的,有说朴实的,,但是各个形容词都得排在豪爽、讲义气后面。

 

我在外地受过得最大的diss就是:你是山东枣庄的,那你不喝酒啊。

对,我不喝酒,我们全家都不喝酒。

 

因为山东人的身份,再加上外地人对枣庄的相对陌生,所以无论活泼、坦率、低调或者高调,好像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因为只要他们知道了我的来历,就会一水的回答:


哦哦,怪不得,怪不得。

 

你还别说,这种地域式的误解,有时候还真的有趣。

 


说了那么多因为地域文化产生的误解,其实网络上关于“开地图炮”和“地域歧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引起各个站队口诛笔伐的“偏激”事件也时有发生。


可能是大多数对于山东或者枣庄的误解是比较善意的,所以即便在外地生活几年,我也从没觉得困扰,写下上面的这些段子纯粹跟咱们本地人自嘲自嗨一下。

 

事实上,随着信息越来越畅通,很多的误解早就解开了,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那些当做笑话聊:你们蒙古人是不是都骑马上学?你们四川人是不是都吃辣?以及你们山东人是不是都会开挖掘机?

 

说明啊,咱们中国人活的越来越开朗了,这是好事。

 

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一些排外性,虽然很多的现实我们无从解释。但是我们也越来越看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不断变大的包容性。


就像每当来山东旅游的朋友夸我们这里人豪气,率真。或者路过枣庄的朋友说火车站卖菜煎饼的大妈特热情好客,我都觉得,在这片地方生活着,可真好啊!



往期精彩戳↓↓↓


【左耳电台】有温度的故事不止在今晚



  Radio 
左耳电台



欢迎更多品牌商参与互动奖品提供,请与小编后台联系。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听友群,和蓝主播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加入【左耳电台】听友群

有温度的故事不止在今晚

内容 | 大众网

消费别忘开发票,开票可能中大奖


枣庄市中区发票摇奖活动启动

每期奖金近12万元

一等奖2名,奖金各20000元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喜马拉雅电台“左耳Radio"。

让治愈的故事不止在今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