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就是在姥爷家偷吃的那块花生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14 03:11:47

“食”是一种殷殷亲情累积凝注的仪式,

因其累积的凝注,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有共同乡愁的人,

才能懂吃到“就是这个味儿!”时的惊喜。

当你很想吃家乡的某样小吃时,

可能就是想家了。

因为味蕾总比我们先感受到家的召唤,

比我们更懂得心的脚步通往哪里。

花生糕是河南省开封市传统小吃,亦是古代宫廷膳食。花生糕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600余年,流传至今,该品自1980年以来多次被评河南省、市级优质产品。成品呈片状,多层次,显明细网络,疏松度强;食之口味桦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无穷。

花生糕

小时候因为太过嗜甜,换牙期间长了好几颗蛀牙,所以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甜食糕点。那个时候,最喜欢去的是姥爷家。因为每次都有香甜酥松的花生糕,甜甜的香气撩拨着我肚子里小小的馋虫。实在忍不住,就偷偷的打开一包,拿出一小块尝尝甜头。不仅香甜,还酥得掉渣,用手捧着吃,生怕浪费了。然后再叠好包装纸放回原处,自以为不会被发现还暗暗窃喜。其实,姥爷早就知道,只是对我宠溺的爱让他只字不提。

小时候



长大后依旧爱甜食,每每旅游都要买当地最有名的伴手礼糕点回来。各种进口超市和某宝,还能把外国的点心也带到身边。也有好吃的,但是小时候在姥爷家里偷偷吃的那块花生糕,却一直留在味觉的记忆里。偶尔想起,像中了魔,跑遍整个城市去寻找儿时“口欲期”的那一味。正是因为这酥甜的童年记忆,使得豫州地又踏上了寻味故乡之旅。这一次,我们来到了七朝古都的“花生王国”——开封。一步步追根溯源,随着味觉去感受久不曾有过的悸动。

长大后


我们用味道搭讪,用一块花生糕说你好

开封寺门(寺指的是东大寺,开封最大的清真寺)一带是回民区,许多开封地道美食就藏匿的在这些老街和胡同里。沿着寺门前的那条街往里走,不多远来到一处小院门前,门口挂着白记的红色旗子,虽不大但老开封人都知道这里就是白家,因为这是寺门最早出现的花生糕店。


走进小院,浓浓的花生香气扑鼻而来。一位发色灰白的奶奶徐徐而来迎接我们。跟着她我们来到院内西北角的屋内,里面满满当当地放着刚做好的花生糕。她一边招呼我们一边拿起刚做好花生糕给我们吃:“你们尝尝,这都是刚做好的,又香又酥。”



出了屋顺着小院往里走,又是另一番忙碌之象。一位师傅正在炒制把挑选好的花生进行炒制脱皮,另一位师傅在熬制糖稀。还有几位师傅在在大大的木案上切花生糕和装袋。由于花生糕是手工制作的,所以很费时间。每天基本上5点就要起床开始准备,做花生糕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炒花生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因为花生炒过了会发苦,炒轻了又不香。熬制糖稀也很讲究,要用好的蔗糖和蜂蜜,倒入之前压好的花生碎,来回翻转数次。待颜色变为金棕色,可以拉丝的时候,在大锅里反复揉瓷实变成花生团。将花生团平铺在桌子上,双手折叠并按压10次以上,花生团被按压成花生饼。用粗擀面杖把花生饼摁扁再擀平;撒上一层花生碎,双手从两边往中间翻,弄成长条状,再用擀面杖擀平,反复多次;最后擀成长方形状,用刀切成一片一片,放置在托盘里晾干即可。



白记花生糕的第四代传人白建超说:“白记荟萃斋字号是太爷爷白金贵在1912年创立的,至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后来爷爷白全福继承父亲白金贵衣钵,生意渐有起色,口碑流传甚广,但很快被“公私合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个体经营放开,白全福重操家传技艺,在清平街开了一家店铺,这也是寺门最早出现的花生糕店。”



看着这温馨小院里的手工艺人繁忙的工作着,闻着阵阵的花生香气,不禁又回想起小时候偷偷地姥爷家里吃的那块花生糕。在这么一个紧张的世界里,食物就成了一种非常温和又直指人心的东西,是背井离乡的人们最大的情感慰藉。我们依稀可以从中触到自己依然温暖干燥的童年,以及对各种美好感情的向往。



到最后,那一口儿时的味道就成了绝对的相思,在诸多温暖的回忆里,最为持久,也最为清晰。这种想念,类似对往昔情人的回想,当时再不尽如人意的,十几年一过,也能重新变成心头好。那里面不仅包含着童年的甜蜜记忆,还有手艺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和传承。


你童年印象最深刻的

零食是什么呢


评论区见


-END-

东京悦生活

一起拯救各种无聊寂寞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