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风尚·走过十年——回首2011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18 04:56:42

凡人风尚

走过十年

有一群人,很普通、很平凡,

但他们总能给人送去温暖、带去欢乐,

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善心善行,

汇聚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让更多的人懂得感恩,学会奉献。

在“凡人风尚”活动开展的第10个年头,

让我们寻着这些好人的足迹,

携手共进,一路向前,

让感动永远都在,

让秦淮更有“情怀!”


凡人风尚

2011

2011年5月,第四届“凡人风尚”活动举办,这次活动通过演讲、快板、歌伴舞和诗朗诵等形式展示了龙王庙社区主任徐水兰、建康新村社区居民王学进、石鼓路小学副校长宋非、三条巷社区居民藏成梅、华东地勘局离退休服务处处长郭守兰、李记锅贴店老板李邦节和原建中中医院小儿推拿科主任朱昇朝7名先进典型事迹,展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普通通的凡人善举。


第四届凡人风尚典型

徐水兰

❀❀❀

龙王庙社区主任


2002年,徐水兰通过公开招聘成为龙王庙社区主任,尽管此前没有从事过社区工作,但徐水兰凭着一股为老百姓服务的热情,很快赢得了许多居民的心。社区哪户居民需要帮忙,哪个老人病了,总能看到徐水兰忙前忙后的身影。


2005年的一天,她在和居民聊天时,听说最近一直没见到一位80岁的孤寡老人下楼。徐水兰跑到老人家里察看,发现老人病了。她赶紧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幸亏发现及时,老人无大碍。这件事给了徐水兰一个启发,龙王庙社区有4300多户居民,小区居民间大多互相不认识,要是能创造一个让居民结识的平台就好了,于是她提出开展“邻里节”活动。这个创意得到居民们热烈响应,以增进邻里关系为突破口,围绕“邻里学”、 “邻里乐”、“邻里帮”、“邻里颂”等相继开展多项活动,从“开门互认”、“开门相融”、“开门互乐”、“开门互约”、到“开门互助”、“开门互学”, 催生了邻里之间“互知、互敬、互帮、互信、互促”风尚,百家宴、饺子宴、睦邻卡已成为居民增加了解,增进感情的平台,“邻里互助公约”、“邻里互夸会”更成为社区的品牌活动。


她用真诚、真情、真心和智慧,撑起了龙王庙社区和谐的天空,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通过努力先后获得了“感动南京”年度人物、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劳动模范、省创新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王学进

❀❀❀

建康新村社区居民



王学进老人,今年70多岁了,她1岁时因病双目失明,7岁时进盲校学习,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良好天赋。虽然看不见,但用耳朵听,用手去触摸琴弦,时间久了,她拉得一手好二胡。盲校毕业后,王学进进入福利工厂。她因为肯吃苦,工作效率比别人高,成了车间的工作能手,还被评为省劳模。退休后,王学进常到白鹭洲公园散步,听到一些人在这里唱歌,最初她只是听,并不做声。渐渐地,发现有唱得不对的地方,她就跟唱歌的人说,这个地方唱得不对,应该这样唱。大家觉得她每次指出的都很有道理,于是干脆就推举她做老师教大家唱歌。一开始,跟她学唱歌的只有30多人,渐渐地慕名来学歌的老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从江宁、仙林等地赶来的。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是“用音乐寻找光明的盲人歌手”。

2010年王学进老人被评了南京好市民、“感动南京”年度人物。


宋非

❀❀

石鼓路小学副校长


75年出生的宋非,是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作为一名教师,宋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于钻研、敢于创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基点,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教学之余,她潜心研究,撰写了个人专著《把课上到孩子心里去》,主编《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参编教育图书及教材13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发表论文、案例、随笔50余篇,60余篇论文获奖。先后承担国家级、省市课题研究10项,国家、省、市公开课及教学讲座100余场次。2002年曾作为志愿者援藏支教。她开放灵动的教育教学方式还拍摄成专题片《宋非:爱讲故事的孩子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师生风采”栏目播出。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宋老师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青年教师标兵,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项荣益。


藏成梅

❀❀❀

三条巷社区居民

藏成梅, 1968出生,小杨村居民。她的丈夫因小儿麻痹造成腿部残疾,经人介绍两人成了家。两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没想到是个脑瘫患儿。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丈夫下岗了。儿子脑瘫较重,藏成梅坚持让他上弱智学校,做康复训练,在藏成梅多年精心照料下,儿子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藏成梅的小姑子因故得了精神病,藏成梅把她接回自己家中,每天晚上看着她把药吃下才肯离去。为治好小姑子的病,虽然家里困难,藏成梅还是说服家人,把小姑子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藏成梅经常到医院探望,直到康复又把她接到家中。 


藏成梅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残疾丈夫、脑瘫的儿子、年迈婆婆和患精神病的小姑子,她用爱支撑了这个特殊的家,撑起家庭的一片蓝天!2010年她被评为“南京好市民”。


郭守兰

❀❀❀

华东地勘局离退休服务处处长

郭守兰,女,1960出生,华东地勘局离退休服务处处长。她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公婆,她的事迹在单位和社区被传为佳话。
郭守兰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儿女花钱为公婆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气好,比啥都重要。


平日里郭守兰总是早早起床,为公婆买来早点、新鲜的水果和一天的菜。中午在单位吃过饭后抽空回来看公婆,晚饭后夫妇俩陪公婆聊天、打洗脚水是他们的必修功课。买菜做饭她总是尊重婆婆的口味。二十多年来,每年她都为公婆买新衣服。由于婆婆思想比较保守,穿衣也较讲究,为给婆婆买到舒适合体、美观大方又有新意的衣服,她有时得跑好几家商店。婆婆常对人夸:“俺这媳妇和闺女一样。



郭守兰不但在家庭中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团结兄弟妯娌,而且对亲朋、对邻居也友好相待,对社区的老人更是关心和照顾,社区一处健身点设在她家附近的小花园里,参加锻炼的老人很多,郭守兰一家就主动担任起健身宣传员,他们热情地向老人宣传科学健身方法,主动维护健身器材,居民们都说:“郭守兰是社区里的模范媳妇,其家庭也堪称社区里的文明之家”。2010年她被评为 “南京好市民”。


李邦节

❀❀❀

李记锅贴店老板

李邦节, 1967年出生,七家湾人。1999年,为了配合城市建设李邦节忍痛关闭了鼎新桥口的鸭子店。此时的李邦节家中,新生的女儿正嗷嗷待哺,妻子也面临公司解散的危机,年迈的父亲中风在家,卧床不起。


此时的李邦节并没有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垮,在社区的帮助下,李邦节夫妇走上了艰辛的创业道路。李邦节一直将“诚信”作为创业的根本。李邦节说,当时市场上注水牛肉特别多,市民很不放心。为了使市民们能够吃上真正的新鲜牛肉,每次他都亲自去郊外屠宰场中采购,并与屠宰场老板协议,愿意以高价购买,前提是不许注水,一定要保证牛肉的质量。因此,在李邦节的小店中,熏牛肉和牛肉煎包都是百分之百的纯牛肉,从未有客人质疑过。


李邦节夫妻两人起早摸黑,一心扑在小店的经营上,终于让小店有了起色。李邦节的生活开始逐渐宽裕起来,夫妻二人依旧勤俭持家,但是,对于社区和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却慷慨解囊。从2002年开始,李邦节每年在春节前夕,他都会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和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帮助,推着小车,挨家挨户地赠送米、油和牛肉。他常说:“我得到过社区的帮助,现在富了,也要送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这就是李邦节,一个努力的人,一个热心肠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也是一个最最平凡的人,2010年他被评为“南京好市民”。


朱昇朝

❀❀❀

原建中中医院小儿推拿科主任


朱昇朝,198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江苏省最早开设小儿按摩专科。从事小儿推拿工作30多年,擅长手法按摩治疗婴幼儿发育迟滞、早期脑瘫、足部矫形、反复感冒、咳嗽、厌食、多汗、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尿频、遗尿、肌性斜颈等多种小儿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疾病,疗效显著。由于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科研成就显著,先后6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世界传统卫生组织(WTHO)及部、省、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朱升朝医生先后获得南京市“七五”和“八五”期间优秀科技人员、南京市首批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学习之星、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众多称号和荣誉。


相关链接:凡人风尚·走过十年——回首2010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