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日报】武功男子创新锅盔制作工艺,上央视,一天可制作300个锅盔!!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锅盔作为咸阳本土的特色小吃,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在武功大大小小的锅盔作坊里,有一家更是将制作锅盔的工艺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不仅提升了传统锅盔的制作效率,也降低了锅盔制作过程中的容错率。这家“作坊”的老板更是凭此创新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社火表演中汲取灵感 创新锅盔制作工艺


  今年43岁的闫爱军是武功县普集镇闫家村人,祖上三代都经营着粮油生意。“现在政府鼓励我们发展电子商务,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闫爱军说,2014年11月,他创办了“诚德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经营武功县以及周边的各种特色小吃和土特产,其中武功锅盔更是龙头产品。

       创办之初,在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扶持下,销量稳步提升。可是,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一个问题却浮现出来,旺季时锅盔的供不应求,通过收购其他手工作坊的锅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量。为此闫爱军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家制作锅盔,通过一些办法来提高生产效率。“要想提高制作效率,传统的手工制作肯定不能达到,只有通过机器流水线生产才是解决之道。”闫爱军昼思夜想。春节期间,在镇上的社火表演中,闫爱军眼前一亮。一个表演项目中,一个不断旋转的圆盘上站着4个人不断地表演着。“通过旋转岂不是可以解决锅盔受热的问题?”闫爱军赶忙回家开始设计。


科技创造财富 创业定要创新


  可是在创作过程中,闫爱军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其中初次将旋转炉制作出来后,烟尘的问题一直没办法解决。为此闫爱军在炉子四周设计了一圈凹槽,将沙子灌注在凹槽里,试图利用沙子来隔热、隔烟。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沙子的密封性还是达不到目标,经过百般尝试,在将凹槽进一步打磨后,闫爱军选择利用水来进行隔热、隔烟,效果非常不错。

       走进武功县城西边的一处锅盔制作“工厂”,闫爱军正在三个造型奇特的灶台前摆弄着。记者注意到,这三口灶台直径达到两米,其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铁锅,其中最大的直径有50厘米,最小的只有20厘米,且每个灶台的台面都在匀速地旋转着。

       “这个就是我发明的环保恒温锅盔炉。”闫爱军自豪地说,这种锅盔制作方法相较于以往的手工制作具有诸多优点,首先,传统的手工锅盔一个人最多同时操作3到5个炉子制作,而使用这种环保恒温锅盔炉,一个人就可以同时照看41个大小不一的锅盔,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由于台面可以旋转,对于火候的掌控更是轻而易举。如今,产量问题已经不再困扰闫爱军了,通过新机器所带来的产能提升,一天最多可以制作300个锅盔,大大缓解了供不应求的问题。


      “创业必须要创新!”这是闫爱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创业道路上秉承的经营之道。目前,闫爱军的公司经过两年的发展壮大,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0多万元,闫爱军带着自家的锅盔登上了央视的大舞台。他本人更是通过那股钻研劲,获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且还有数项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


  记者 贾一丁

转自@咸阳日报微信公众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