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友情的味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之前有写过类似的内容,当时在文章里提到了朋友的真实名字。想想觉得不妥,很快就删除了。所以你今天读到的这篇,是我睡前新写的,差不多一挥而就。落笔之前我自己也很期待,没有原稿的情况下,两次写会有什么不同吗?应该会吧,毕竟我们对很多人和事的看法也在慢慢改变。

我几乎每年都会去一趟新加坡,从初始的惊艳到现在的平静;从游客的视角和路线,到居家的平凡和琐碎;从看景到识人,还机缘巧合结识了很多优秀亲切的新加坡博友……这条路,走了差不多12年。

100100篇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觉得新加坡这篇必不可少,甚至担心再不写就错过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包括在这里生活了10年的少年时代最好的朋友,都对我影响至深。

那是200510月,我第一次出国,目的地就是新加坡。

当时我曾短暂接手亚洲部业务,由于新加坡某私校存在问题,故与我们国际合作部的同事一同赶往新加坡,对我们在坡的合作院校进行全面考察和梳理。

临行前联系了高中时最好的朋友H,她早年赴新加坡留学,后来在当地工作拿了永居。我把工作日程表发给她,她二话没说在上面做了勾选。然后发邮件给我说:“你要把这些时间留给我哦,我要带你好好体验坡县。”坡县这个说法,我就是从好友H那里听到的。当时还觉得蛮奇怪,后来就渐渐明白了^-^

第一次去新加坡乘坐的是新航,凌晨起飞,抵新的时间是早上6点多。一出机场,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空气混合着植物花草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味道令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致后来的很多时候,每当我想起新加坡时,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它的气息。

四天时间间隙里,H带我几乎走遍了新加坡。

2005年的我们都是31岁,我已婚已育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H在一家坡县的船务公司做职员,时髦靓丽,操着一口流利的Singlish。当年我们在高中的时候,是形影不离的伙伴。

我住的酒店就在City Hall附近,每天各自结束工作后,H就到酒店找我。带我从City Hall坐地铁,开始我们漫长的游历。

她带我吃遍了新加坡

老巴萨

Food court是新加坡的特色之一,就是各种美食摊开在一起,食客可以自己选择爱吃的东西,再坐在公共的桌椅那里吃。这类食坊一般是半露天的,有屋顶,但没有围墙。屋顶装了若干个大吊扇,凉快开阔。

食坊里的美食摊种类很多,一般一种食物只有一家供应,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说说我爱吃的几种吧。

海南鸡饭,截止到此刻,依然最喜欢永远排着长队的Maxwell小贩中心的天天海南鸡饭。

肉骨茶,很多地方都有,个人觉得松发的已经足够好。

最爱黑胡椒螃蟹和辣椒蟹,吃过珍宝和无招牌的,后来只在海鲜共和国一家吃。可能因为就在圣淘沙的缘故吧。

烤魔鬼鱼,鱼肉是一丝丝的,酱料很好味。

这是鱼片粥店都会提供的鱼生,十分细腻爽口,超爱。

再说一下烧烤档。最常见的是烤鸡,烤翅和沙爹串 (Satay)。一般有鸡肉串和牛肉串两种,略带甜味。

炒粿条,将米粉面条与生抽老抽、虾酱(belachan)、罗望子汁、豆芽、韭黄、腊肠、鲜虾以及鸟蛤一起翻炒而成。价格便宜量又足。

此外还有酿豆腐(Yong Tau Foo)、鱼片汤 (Fish Soup),汤白白的,里面有软糯的米粉,鲜鱼和炸鱼片入口都很好,很鲜,久吃不厌。

当然还有亚坤 Ya Kun Kaya Toast,到处都有分店。陪一杯南洋咖啡,一顿早餐就基本搞定了。

薏米水、椰子汁、酸柑汁和甘蔗汁,并列我心目中的新加坡小贩中心四大饮品。

她带我玩遍了夜晚的新加坡

圣淘沙

Sentosa是傍晚去的,我们在海边坐下来聊着少年往事。我问她大学时的男友怎样了?她说长期分隔两地不是办法,男友在东北待惯了不肯来新加坡久居。如果需要,她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回国去。

我说你这么美,在新加坡没遇到合适的男生吗?她歪着头说:“可都不是他啊……

圣淘沙那时还没建环球影城,也没有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设施一流的海洋馆。但岛上交通和服务设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问H,在这附近买间小公寓要多少钱啊?她说圣淘沙啊,应该很贵吧。不过一个朋友刚刚在市中心买了一间私人公寓,100平米大概要五六十万新币(合人民币300万),我听了直咂舌。当时我们刚刚贷款买下一套房,压力巨大。彼时北京房屋均价6000多元(相当于新币1200元)。

夜间动物园

新加坡夜间动物园开放于1994年,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夜间动物而设立的野生动物园。

我们坐在车上参观,H指着我的脚说:“你可以试试……穿凉鞋不穿短袜…… 我哈哈笑了:“你直接说我土好了。”

克拉码头

克拉码头位于新加坡河畔,这里遍布各色餐厅酒吧,夜晚更是西方人最爱。这里也是我后来每次来新加坡,都会来喝上一杯的地方。

乌节路

这里有非常非常多的商场,我们一起买了不少鞋子。满载而归时,她问我:“你饿不饿?” 然后我又吃到了旋转火锅、米汉堡和老曾记的咖喱包。

我忍不住问她,你觉得咱俩这样一直一直吃合适吗?她头也不抬地说:“合适啊,我喜欢这个城市,我想让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喜欢上它。”

她还带我去了财富喷泉

H说:如果你有什么愿望,就顺时针方向绕着它走三圈。一定会梦想成真!

我俩默默走完了漫长的三圈,后来我问她许的什么愿。她说:“我希望能尽快跟**(男友名字)团聚。你呢?”

我说:“我希望能在圣淘沙附近买个房子。”然后我们都笑了。

一年后,H离开了新加坡,返回沈阳跟男友结婚。由于不适应气候的剧烈变化,刚回国那几年她一直生病。

我在北京她在沈阳,即便没有国界的限制,见面的机会也是极少。彼此间的联系就剩了QQ和手机。婚后她一直想生宝宝,始终未能如愿。不过嫁给了自己爱的人,生活富足安定,也算梦想成真。

直到有一天,她先生在QQ上给我留言,询问我是否在北京有医疗资源,H刚被确诊为*癌症,情况非常不乐观。我当时就懵了,不敢联系H。只能跟着她在北京的远房姐姐照方抓药,然后邮寄回沈阳。后来又跑去雍和宫帮她拜药师佛,赶回沈阳送到她病床前。

再后来她的几次手术都是在协和医院完成,我去病房探望她。见她虚弱不堪的样子,忍不住泪如泉涌。问她康复后最想干什么?她说:“想回新加坡看看。”

令人欣慰的是,若干年后,她的身体奇迹般好转了,目前正处于持续康复期。我眼见她先生曾衣不解带在一旁伺候,并投入大量资金为她治疗。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品,持续几年的两地奔波问诊……才给了她康复的勇气和机会。

爱情,不仅是情到浓时的非你不娶,还是遭遇考验时的患难与共。

第一次新加坡之旅后,我又陆续去了新加坡十几次。

有出差、有度假,带着女儿去、一家三口去、带着妹妹老妈去、带着公婆小姑去、带着同事朋友去……这个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地方,将自然之美与现代化都市完美结合,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展现这座城市的悉心经营与『新』式的格调。

在新加坡,我们主要活动于圣淘沙和Vivocity一带。每天运动、买菜、做饭,休息。早起去爬花芭山,沿南部山脊徒步。

波浪桥和森林步道是其中最喜欢的景观。

然后去巴刹买菜,跟阿妈阿公们混在一起,挑东南亚特有的最新鲜的青菜水果海鲜带回住处。

再去牛车水味香园甜品老店,打包一份芝麻糊一份杏仁糊,回去慢慢品味。

晚上就游泳、喝酒、聊天。孩子爹总跟我说,等退休了,我们应该在新加坡久居一段时间。

这几年在微博上认识了新朋友,还破天荒地在坡县与“网友”见面^-^。因为少年好友和一群热情善良的新朋友。我彻底爱上了这座城。

此生本无家,心安是归处。新加坡在我心里,已经是家。

                                                                                            --转自微博《killara日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