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道教的八大忌讳,特别是第六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28 19:52:55



1道教忌讳别人对面问道士的年龄。

道家历代至今就有“道不言寿”的说法,意思是说道士忌讳别人对面询问其年龄的大小,为何道家会有这样的忌讳呢?这大概是与道教的生死观有关。
简单地说,道教的思想基础是:“重生恶死”的,所以凡是修道的人都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既然道人修行是为了长寿,那么也就自然不希望被人问及自己在俗世的年龄了。这一点同老人忌讳别人说自己老了是相同的意思,所以最好不要对面问及道人的年龄。从“道不言寿”的忌讳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修道的人把“重生恶死”的原则贯彻到了极致。道士是特别注重保养身体以延年益寿,而对只要有稍微有损于性命的事,大多避之而唯恐不及也,哪怕只是言语上的小事,只要是对“长寿”不利的,都会讳莫如深。

2道教对“戊不朝真”的忌讳。

“戊不朝真”就是指道教所说的凡遇六戊日则不烧香、不诵经、不礼忏、不朝拜、不设斋、不建醮。而六戊则是指六十甲子中的天干与地支相配,如: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日,这也叫为“明戊”。如葛洪的《抱朴子》上说:“天地逢戊则迁,岀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
关于道教对“戊不朝真”的来历有见于《太上九天神霄戊日忌》中有记载:据说汉武帝好道求仙,感动西王母下凡亲授道法。汉武帝问:“人世间为什么会有蝗蟲、水灾、旱灾之类的大自然灾害呢?”西王母说:“这都是因为凡间百姓不知道四季之内,有六戊之日也;六戊日中,犁除用地者,则会冒犯阴阳的禁忌,致使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馑。”并指岀了:春犯六戊者,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则犯帝星;夏犯六戊者,则令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则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者,则令人遭瘟疫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渎;冬犯六戊者,则令人官啡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后稷皇社。
也就是说值此六戊之日者,阴阳五行之气必有变化之理,对人、对事、对物不利,因此天尊教示忌讳“戊不朝真”。这也体现了道教尊重天地大自然宇宙的自然规律性的思想。

3道教对生活饮食上的忌讳。

道教始于东汉顺帝年间{公元前122年},从宋朝末年起,就逐渐形成了“正一”和“全真”两大派。两派中有很多的不同点,其中之一就体现在生活和饮食上。
道教自创教祖师——祖天师张道陵创教立派起,即沿袭了中国道教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集医、卜、星、相、符咒、斋醮等于一体,可以娶妻置室、传宗接代、除斋戒日、祖师圣诞日、斋醮期间外,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需要,适度的饮酒食荤;其主旨即是“先度人,后度己”。祖天师正一派在生活饮食上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禁戒忌讳,那就是“四不吃”,即是:不吃牛肉、鸟鱼、鸿雁、狗肉这四种食物。这也是祖天师——张道陵自创教至今一直传承的“四不吃”;尽管正一派除了上述的禁戒日子中,可以食荤外,这四类食物是万万不可以食的,因为在道教中有着这样的说法。
首先,不吃牛肉是因为牛一辈子吃的都是青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苦功高,辛辛苦苦为民劳作,所以不能吃;不吃鸟鱼是因为正一派的道士认为:鸟鱼一到产卵期时,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到,只侍饿死升天,鸟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己游入母嘴,给予冲饥也不让母饿死,孝心实在可敬!所以鸟鱼吃不得;另外,道士们认为:失偶孤雁,终身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所以不能吃;最后是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则不嫌家贫”。狗终生随主,为主効劳,所以不能吃。
以上说法不免有戏说的成份,然而它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道教传统的:忠、孝、节、义等,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全真派则要求岀家清修,居住道观,不能蓄养家室,在生活饮食上要求食素菜为主,禁戒饮酒食荤。其主旨是“先度己,后度人”。时至今日,两派之中乃各守古训,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总体而言,在道教的传统中,不论哪一派,对于生活饮食上的酒、肉及五辛之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苔}都是各有所禁忌的。

4 道教中忌讳对道士称之为“牛鼻子”。

道教因为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一般可按照传统称道士为:师傅、或道长;对有一定修为的也可称之为仙长等。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对道士的普通称谓有:道士、道长、道姑、道爷等;其中“道士”是男女的通称,可以呼女道士为“道姑”、“女道”、“坤道”等。男道士也可称之为“乾道”。道士的敬称为“道爷”,也是对道士的统称,万万不可异想天开地炮制岀“道爷爷”、“道奶奶”这种称呼来。

此外,世人经常有以“牛鼻子”这种称呼来笑骂、讽刺、或贬低道士。据说这是因为道士头上的发髻形状如“牛鼻子”的缘故。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而去,青牛也常伴随其左右而成为——“牛仙”,但是青牛成仙以后还是经常给老子牵着鼻子走,因此一心想修道成仙的道士们也便有了“牛鼻子”的绰号。
如果对道士当面称之为“牛鼻子”的话又是对道教鼻祖——老子{太上老君}的大大不敬,所以道教很是忌讳人们对面称之为“牛鼻子”。

5道教忌讳当面问其是否能杀生。

         
道教中是故能杀生这得分派别而论,如道教中的正一派,在举行斋醮、法事、道场、祭祀中,就要杀而礼之拜谢天地神明、或敬奉祖师。道教主张的是天下生灵共存,和平共处!但对者也是主张以强而制之,这也是符合“道”的。如《道德经》中有云:“兵刃者,利器也,非不得以而也可为之”。而另一说法又是:大凡家畜之生灵者,皆不可乱而杀之,酬神会客者也可之。
对者如施以仁慈,则是对善良者的亵渎。对天良未灭之人,主张以善而劝戒之。而对该杀者,道教也只赞成由国家专职司杀部门而杀之。道教的传统是主张:贵生、重生、养生、长生!所以道教中忌讳人们对面问之是否杀生。

6忌讳问对面道士为何不改姓和能否结婚。


众所周知,佛教徒是改姓从而姓的。但道教则不改姓的,道士们相信,人通过修炼是可以——得道成仙的!而仙道者则要先于人道而修起;人道者则又是以父母之道为主。自古成仙者多为孝子,不孝则不足以“得道成仙”也;而姓又为中华民族之血脉相承相认的符号特征,也是存在孝心的一种——标志!因此,道士岀家修道者皆不改其姓也。
致于道士是否能结婚,则要依按派别而定。在道教中,不同的派别有着不同的要求,道士在法职中分不同的层次,其身处于不同层次中,要求也各有不同。就整体而言,道教中的正一派道士,绝大多数是结婚立室的,尽管住观道士称之为岀家,但也是成家立室的。

7道教活动忌讳别人说是风俗习惯和封建迷信。

风俗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的发展中,通过相互交流、相形约定、共同调济而所形成的日常生活乐趣、习惯和活动,是大家共同同遵守的、自发参与组成的约定俗成,从而成为风俗习惯。
而道教活动是在政府宗教部门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中所举行的具有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有组织、有纪律、有经典、有教义、有目的、有追求、有信仰、有社会认同的组织活动,并无害于社会或个人的正规化宗教生活。它的活动是集体或个人的追求、向往和努力的一种表现,是有利于党和国家政府、有利于社会民众的正规化活动。
封建迷信则是少数的个别人,利用人们的无知或惧怕心理,采取捏造事实、恐吓欺骗或移花接木等等手段,进行唯心活动,其随意性很大,并且有一定的欺骗性、强迫性和威胁性,促使人们在心理上害怕而屈从,从而达到骗取钱财、降服人心、扰乱危害社会。
所以人们要把:风俗习惯、道教活动和封建迷信分别区分来看,
所以在信奉道教中修行的道士们很是忌讳人们说自己是风俗习惯和封建迷信。

8道教见面之间的礼节禁忌。

道教见面在礼节上有一定的禁忌,即要分清男女与阴阳之事,如果礼节不清者,则为有失礼数。切忌男女不分、阴阳错乱。
道教见面礼节以抱拳稽首为主,是依据道教的基本理论形成的。道教认为:左为阳、为主、主外;右为阴、为辅、主内。抱拳稽首以左手在前在外,右手在后在内,形成太极之式。左手中间三指、四节代表四阳卦、四正方。右手中间三指、四节代表四阴卦、四辅方。母指代表上方,小指代表下方,整个稽首式包含了太极、八卦、十方。稽首又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谦虚和谨慎的文明作风,并具有包涵、谅解的礼节性含义,使人觉得既威严得体,又不失风度;更体现了道教内涵要求所在。

修行交流

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我微信“ 修卜俗鼒”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