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戈壁的羌饼——锅盔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锅盔是西北的一种特色面饼,它的特点是又大又厚,大如锅盖,厚如盾牌,皮脆内柔,香味淳厚,非常适宜长途跋涉时携带。前不久看一位网友的博客说来到西北自驾游,买了一个锅盔尝了一口就扔了,说又干又硬味道远远抵不上葱花饼和烫面饼,孰不知在西北的沙漠上旅行,只有这锅盔是可以很好地保存半月以上不馊不坏,它的这种制作方法自有它的道理。

锅盔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酵子把面发起,待面团发起后,一边往里揉干面,一边加入温水化开的碱水。面团经过反复揉--加干面--再揉的过程,软硬和酸碱度适中了,就放在鏊子上去炕。炕二十来分钟,锅盔就出炉啦!刚炕好的锅盔散发着淡淡的小麦清香,有的还加入了"苦豆子"(一种西北特有的植物香料)就更加好吃啦!锅盔就是放干了,也仍然好吃,一口水一口锅盔,就可以维持你在大漠上的基本生存。 在西北,锅盔的传说也有不同版本。传说之一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为他们修建陵墓的民工有三万人之多。吃饭成了问题。监工把面粉发给民工,让他们自己用铁制的头盔烙馍。一天武则天到工地察看,正赶上午饭的时候,工地上飘着香喷喷的馍味,大臣拿一片火候均匀的叫武则天品尝,武则天赞不绝口。后来,这种食品传到了农家,经过改良,就成了现在的锅盔。

传说之二是锅盔的制作源于三国时期,距今约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三国时期,关羽驻军博望,因缺水欲弃城不守。诸葛亮便以锦囊贻之。关羽一看,信内写到:多用干面,搀水少许,和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如盔,以饲将士。关羽令炊师如法炮制,果然得盔,大如盾牌,厚如酒樽,食之脆酥可口,香不可言。

传说之三是1920年,俄商古宝财洋行的古斯特夫在甘肃天水张家川从事皮毛生意期间,特别喜食锅盔,临走时,他专门带了一个张家川锅盔,并把它装在箱子里准备在路上吃,由于他一路比较忙,竟然忘记食用,直到他远渡重洋回到家中,家人从箱子中将锅盔翻出,家人分而食之,仍然是原汁原味,香酥如初。

而在兰州,听得最多的关于锅盔的故事,就是当年在边塞作战的士兵,因无法在战场上做饭,只好用头盔来烙饼,这一带是羌人活动的地方,所以就把这种饼子叫做羌饼。

兰州锅盔分为油锅盔和素锅盔两种。位于兰州市张掖路社区蔬菜市场里的兰州彭氏油锅盔就是兰州锅盔的一个典型代表,已经成为兰州市民最喜爱的面食之一。彭氏油锅盔通过传统工艺制作的油锅盔、糖锅盔、椒盐锅盔、干面锅盔等品种,不仅老兰州人喜欢吃,就连外地游客品尝之后,也要买一些带回去。 在兰州,锅盔店遍布市区的大街小巷,锅盔也成为搭配酿皮子、麻辣烫、烤羊肉、羊肉泡馍等小吃的必不可少的主食。一种普普通通的面饼,伴随着戈壁烽烟流传千年,可见其多么适合于西北这块土地和人民、多么受大众喜爱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