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丸里没牛肉 小心你吃的丸子里都是添加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17 03:47:42

 
我们与您一同关注消费生活



不造你有没有疑惑市场上卖的肉丸,很多都比肉价便宜?(没有疑惑的现在配合一下啦)那低价肉丸的质量能否有保证,能放心吃吗?


近日记者走访市场也发现,肉丸产品含肉量差别较大,甚至一些所谓虾丸、牛肉丸不含虾肉、牛肉,而是用鱼肉、鸡肉及多种添加剂组合而成。
 


调查:仿生肉丸多于纯肉丸


肉丸:我也不想叫这个名不副实的名字


记者发现,供涮火锅使用的丸子种类繁多。在某小超市,记者发现其中一款“香港撒尿牛丸”,仔细查看包装配料表发现根本没有牛肉的字样,而是鸡肉和其他肉类,以及卡拉胶、结冷胶等十几种添加剂。对一些海鲜类的丸子,记者也同样没有看到如包装上所说的“海鲜”。在一袋虾丸的包装上,主要成分为鱼糜和鸡肉以及添加剂等,而另外一款墨鱼丸,主要成分却是鱼糜和鸭肉。在某食品销售店,老板向记者推荐了一包某品牌的撒尿牛肉丸,其牛肉丸呈灰白色,为速冻产品,售价均为60元/2公斤;在另外一家店铺的牛肉丸较上一家比较,外观色泽偏红,但是售价却相对较低,每公斤18元左右。


▲某品牌的虾丸配料表主料是鱼肉和鸡肉


而在一些大型超市,记者见到的牛肉丸、鱼丸、虾丸等,不同品牌肉丸馅含量数值相差比较大,如大鱼市的咖喱鱼丸就注明:主原料鲜鱼肉≥88%;海旺的香菇贡丸则注明:主原料猪肉+鸡肉≥45%。但另一些品牌的肉丸则没有标注主原料与配料的含量比例。
 

肉丸:我也不想叫这些奇怪的名字

 
除牛肉丸、鱼丸、虾丸外,超市里更多的是牛肉味鸡丸、牛肉味鱼丸、墨鱼鸡肉丸等名称颇令人费解的速冻肉丸。记者看到“撒尿牛味丸”配料是鱼糜、淀粉、猪肉、食用香精等,并没有牛肉的成分;记者还留意到,牛味丸、虾味丸等的配料和价格居然完全一样。一家大型超市的导购介绍说,现在国家对食品外包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以牛肉丸子为例,如果里面的牛肉含量不达标就不能称作牛肉丸;所以今年市场上大部分肉丸品牌都改头换面,用起了新名字。

肉丸:我也不想成为“黑户”

  
而在一些农贸市场内,记者发现商户往往将撒尿牛丸、鱼丸、虾丸等不同种类的丸子都散放在柜台上,在商品旁只标注着丸子的种类,并没有标注产地、厂址、生产日期及配料等信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肉丸产品大概可以分为真肉丸、半假肉丸、假肉丸。真肉丸自不待言,半假肉丸则是肉丸里没多少主料肉,而以相对廉价的猪肉或鸡肉代替。这种牛肉丸虽名不符实,但至少还能吃,假肉丸则可能是用弹力素和食用香精调配而成。


呼吁:出台完善的国家标准

   
一边是消费者吃得稀里糊涂,另一边是市场上销售混乱状况。对此,专家表示,对于肉丸还是需要出台更加细化、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规范行业。
  
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标准化总工程师曹德胜介绍说,肉丸行业标准SB/T10379在2012年修订之前,只是笼统地规定肉丸中的主料肉占比≥10%。在修订此标准时,增加了产品的质量等级,即根据肉丸子含肉量的多少划分级别,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三种,每个级别的含肉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特级肉丸:含肉量应大于65%,同时要求蛋白质的含量≥12%、淀粉的含量≤6%;优级肉丸:含肉量大于55%、水分≤70%、蛋白质≥10%、脂肪≤18%、淀粉≤8%;普通级肉丸:含肉量大于45%、蛋白质≥8%、淀粉≤10%。肉丸子使用的淀粉应是马铃薯、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和其他淀粉。
  
但相关专家指出,该标准属行业推荐标准,而非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而目前肉丸企业自订的生产标准多种多样,这直接导致市场混乱。如近日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对市场上一些撒尿牛肉丸、鲜虾脆等冷冻食品进行抽样送检,结果显示部分批次牛肉丸无牛肉、部分批次牛肉丸和鲜虾脆检出了鸭肉和猪肉成分。“肉丸还需要出台完善的国家标准来规范生产。此外,目前仅仅注明有多少肉就可以称之为肉丸子,这是不尽合理和远远不够的,应该出台更加细化的标准。虽然因口味的需要不一定非得是纯肉,但需按照口味肉所占的比例,将其严格分类。”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像广东省颁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标准,“以牛源性肉类为主原料,添加适量水、盐、淀粉及其他辅料,成品中牛源性肉类含量不低90%”,这就细致多了。可惜这只是地方标准,不具普遍性。
  
对于如何选购丸子,专家建议消费者注意外包装上两方面的信息:一是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是配料表,不要被其名称所迷惑。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孟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