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千年古镇:南平峡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31 01:53:05



峡阳古镇溪中公园

峡阳古镇,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区西北,西连顺昌,北接建瓯,是闽北商贸重镇之一。境内玉屏山、招科山环抱,富屯溪穿境而过,取“两山一水谓之峡,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


应氏宗谱

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在峡阳游牧、生息。公元334年,越王族入闽后,峡阳就有“人烟三百,铁匠二十四炉”之说,当时形成了金、郭、黄、谢、彭、汤六大姓。唐朝光启年间,河南光州节度使王审知率光州百姓南下闽中避乱,后王审知为闽王,跟随南下的百姓便散居八闽各地,这以后峡阳出现了新的六大姓应、骆、张、范、连、梁。从此,峡阳人在这里世代繁衍,历经千年。

应氏家族名人记载

应氏家族是目前峡阳六大姓之首,历代名人辈出。《南平县志·列传》记载的各朝各代科举录取后分配各地当官的优秀官员,清代近三百年入选列传的共十四人,峡阳占了四人,全是应氏家族,即应丹诏、应銮阶、应衷、应肇元。峡阳当地老师应积满跟我们讲述了应衷的故事。

应积满讲述先祖故事

记者:“应衷这个人还是中医的大师,他一边当官一边给人看病,如果是家里穷的人去他那里看病,不但不收门诊费,还给他送药,所以在李家渡这个地方,老百姓给他树了长生牌,神一样的供奉。”

张氏宗祠

峡阳镇自古以来就有应氏状元祠、张氏百忍堂等六大宗族祠堂。百忍堂是张氏家族的宗祠,坐落在峡阳将军街地段,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时代保存下来的稀有古建筑。

早在唐代,张氏始祖张大朗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南迁入闽行医、卜居峡阳、肇基开宗,张大朗功德弥长,其子孙又能恪守“礼让先、爱敬洽;子不忘孝,少不忘弟,贵不忘贱,富不忘贫”等家训,因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百忍世家”。


百忍堂

应积满向我们介绍张氏家族关于百忍的一个典故:“张家有位张文洛,清代时在闽南为官,一天衙门里来了个泼妇,不讲理,大闹公堂,张文洛和她讲道理她不听,甚至唾沫吐到张文洛的脸上,张文洛连擦了擦,继续和她讲理,最后这位泼妇心服口服了,说这位老爷很能忍,很有道理!”

应积满告诉我们,“百忍堂”是张姓的堂号,这里头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唐代,郓州有位叫张公艺的人,九代同堂,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问其原因,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


“百忍堂”金匾

有感于张姓家风,唐朝高宗皇帝特赐“百忍堂”金匾,以示旌表。现如今在张氏宗祠内,仍高悬清初重修“百忍堂”时乾隆皇帝亲书的百忍金匾,特别的是,“忍”字多了一点。

记者:“‘忍’字多了一点。刀刃的‘刃’就一点,它右边又加了一点。”

应积满:“民间传说是乾隆皇帝写的,他说,什么叫‘百忍’,百忍就是,单忍不算忍,双忍才算忍,‘刃’字再加一点才算忍。”

乾隆为警示张氏子孙百事可忍,故而多点了一点,传说当时内待问其原因,乾隆皇帝笑道说“刀在心上插,两把刀插入不是更忍吗?”因此,“忍”字多一点流传至今。

张氏宗祠内的“能人榜”

峡阳各姓氏祠堂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各祠堂设立五榜: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样榜、寿星榜。让本氏族的学习成才典型、勤劳致富典型、尊老爱幼典型、开拓进取典型等榜上有名,以更好地教育后人。每年逢清明、白露、冬至,氏族成员还习惯聚集在祠堂进行祭祖、成人教育等活动,如峡阳应氏祠堂每年都会结合祭扫活动,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的成人节教育活动,向青年讲述前贤的典型故事,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不忘家乡故里。


下马坪土库

峡阳古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24处,明清时代建筑200余幢。在古镇的大街小巷转悠,随处可见高高的马头墙,马头墙内的宅院便是闽北地区极富特色的民居建筑:峡阳土库。深深的居民房,步步高的三进厅,雕窗画栋的美宅院。这就是峡阳土库的特点。在应积满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清朝古民居“下马坪土库”。


“阆苑琼华”匾额

应积满:“这边看一下,正厅有一块匾额,‘阆苑琼华’,‘阆’是美丽的意思,‘苑’是指土库房的房子就像一个花园,非常漂亮。‘琼华’,祝寿匾,指房屋建筑精美,子孙非常兴旺发达。南平县的县令送的一块匾。”

应积满说,在峡阳古老的土库里,类似这种名人官宦题赠的匾至今还保存不少。如“文魁”、“武魁”、“宗风孙矩”、“大德得寿”等等。那么为什么土库人家都爱挂匾呢?据《南平县志》记载,当年朱熹传学于南平就留下了不少墨宝。他还因避祸在峡阳李子坑授学,写下鸢飞鱼跃的匾。受这位名儒的影响,峡阳人重文尊儒,再加上清代中叶,峡阳社会稳定,当地人靠种茶、经营木材积累了一定资金,盖起精美的土库后,热衷于在家中挂这些名人匾额,以耀门庭。

将军街

应积满:“我们峡阳过去就讲八隅十二坊,现在就叫街,有七条街,有德胜街,澳洲街,前进街,将军街,进步街,新兴街,我们现在是走在前进街和将军街隔壁的这条路上。”


当地药草“老虎耳朵”

记者:“这是野生的吗?”

应积满:“这个我们土话叫‘老虎耳朵’,这是可以做草药的,这个可以清热解毒的,拿来冲冲作水喝。”

记者:“现在到了一个石台阶旁边,这片崖壁上面长满植物,叫作‘老虎耳朵’,好美啊!”

观音阁井

穿过这条长满绿植的小巷,来到尽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口古井“观音阁井”,古井位于两座民居之间,井口呈六角形。

应积满:“以前半个峡阳人都是用这口井,井水非常清凉,至今还有人在用这口井。我们峡阳做青草冻就是用这个井水去兑,兑的那个青草冻是非常好吃的。”

记者:“青草冻是什么?”

应积满:“青草拿来熬做成的一种冷饮。”

记者:“井壁上面都是青苔,水质还是非常清澈。”

应积满:“非常凉非常甜。”

峡阳桂花糕

峡阳美食多,峡阳桂花糕是著名的闽北特产,其制作历史悠久,已有几百年历史,它以天然桂花绞汁去渣、窑存三年后,取出,配上健脾化气的肉桂、沉香、佩兰等中药精制成“桂花酱”,然后与炒爆、磨细、蒸熟、筛选精细的糯米粉,加上优质白糖、五香粉、芝麻、少许盐,依法揉制成糕,再用水蒸汽给以温润。久置起消食健胃,食之提神的作用。

应积满讲述桂花糕来历

关于峡阳桂花糕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相传朱熹为《四书》作注,惹恼了皇帝,避祸住在峡阳金山庵。 这年,芒种过后,峡阳的雨下个不停,苦了种田人。因此乡民们都到金山庵烧香磕头祈求雨停。庵内的慧明和尚,特地研墨展纸,请朱熹为山庵写字。朱熹抬头望着天空,心想阴雨之后,必有朗日高照,因此挥毫写下“天光云影”四字。慧明和尚和围观的乡民们都高兴地拍手赞好。就在这时,雨果然停了,一缕阳光射出云层。

应积满:“大家以为朱熹书法镇雨使天放晴,回去就把秧插到田里去,后面他们就挑稻谷到金沙庵感谢菩萨,感谢朱熹书法镇雨,金沙庵的慧明和尚就用稻谷,糯米,做成‘暴发糕’,糕里面再加些中药,因为慧明和尚懂得中医,这种糕吃了能够开胃,解除疲劳,后面峡阳人在这糕里面再加入了桂花,形成桂花糕,一代一代传下来。”


屏山书院

应积满告诉我们,作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古镇可谓二十四景处处生花:这里有引人入胜的溪中公园、八字桥、屏山书院、峡阳土库等古迹;有剪纸、古画珍玩、战胜鼓、南剑戏等精彩民间艺术;有峡阳土菜、桂花糕、新娘饼等美味佳肴。 祠堂文化、庙宇文化、古民居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桥梁文化,这座千年古镇以其完好的遗存向世人讲述着其悠远的故事,展示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南广播公司记者黄月慧、郑秀恋通讯员刘积林/部分图片由南平市峡阳镇政府提供)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