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引出的家教误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6-18 04:48:23

      近日收到某儿童读物样刊,闲来翻阅,其中有来源于生活的“童言无忌”的笑话栏目。一一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发笑。待到掩卷后细细思量,却发现这生活中的“原版笑话”颇显当今不少家教误区—— 
   
  童言无忌故事一:真吃  
  外甥陈规已经4岁了,在姐姐、姐夫的教育下,一直都以懂礼貌、尊敬长辈而招人喜爱。我这当姨的也没少给他讲孔融让梨一类的美德故事。 
  那天我去姐姐家,陈规见到我,高兴得不得了,让我给他讲故事听,还热情地将他的玩具拿出来让我和他玩。到了吃饭的时候,陈规和往常一样,夹了一块他最爱吃的虾仁儿,先问他爸爸吃不吃,再问妈妈吃不吃,姐姐、姐夫都摇头表示不吃,小家伙又让我吃,我每次都和他父母一样,会摇头说:“陈规你吃吧,看陈规多懂事。”再夸奖他几句。可那天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顺着他递过来的筷子,看着虾仁,我竟毫不犹豫地给吃了。 
  这下可热闹了,只见陈规先是一愣,然后放下筷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嘴里还嘟囔着:“你还真吃呀!”惹得我们是哭笑不得。 
  家教误区:盲目“超前” 
  很明显,本案例中的陈规是让“超前教育”给误导了。很多父母很早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了“早期艺术教育”,进行了“专业定向培养”。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违背了幼儿正常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是对幼儿采取的强制式的、生吞活剥的、单一的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这是对孩子的智力、体力的一种掠夺式的开发。超前教育的危害在于打乱了孩子身心成长的秩序,进行超前教育,眼前可能看到一些成果(如学会了礼貌——“让梨”),但从长远看是有害的(遭遇“真吃”就接受不了)。很显然,过于一帆风顺的生活让孩子产生了“作秀”之嫌,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他只不过走走过场而已,因为他知道家长总会让着自己的,从而产生误导。当然,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给孩子的超前教育制造些麻烦,试试他的应变能力,则有助于他心智的成长。 
  人才的成长是长跑,不是短跑,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早熟的果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童言无忌故事二:哭笑不得
  儿子喜欢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去。昨天,他想带一个有时钟的计算器,我没同意,他就哭。我对他说:“哭吧,我就喜欢你哭。” 
  晚上回家以后,他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哭了起来。我了解情况之后告诉他:“不管什么原因,男孩子都不应该哭,而且我也不喜欢你哭。”儿子连忙说我说话不算数。我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你早上不是还说喜欢我哭的吗?”听了这话,我笑了起来。儿子又说我没有礼貌,不应该在别人哭的时候笑,而且不是一般的没礼貌,是很没礼貌。于是,我又不敢笑。 
  家教误区:教育无定性 
  父母为什么会“哭笑不得”?其根源在于父母随自己的意志说话,前后言语产生矛盾,让教育陷入某种意气用事的无定性。人才的成长是各种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够长足发展。如果家长说话无定性,孩子必然也会性格乖戾多变,沾染上说话不算数、不遵守诺言等让人不信任或讨厌的坏毛病。可见,对于性格、心理、心智等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家庭教育应遵循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求和批评教育要一致。不要妈妈说可以,爸爸却极力反对,让孩子陷于不知所措的困境之中。 
   
  童言无忌故事三:互相帮助  
  小侄女菲菲4岁,机灵调皮。周末回家,我一进门,菲菲就丢下玩具跑过来抱住我说:“叔叔,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了?”我看了看客厅里满地的玩具,笑着晃晃手里的袋子说:“这里有牛肉干、开心果,全是你爱吃的,不过你得先把地上的玩具收起来。” 
  菲菲看看我手里的袋子,又看一眼地上的玩具,笑着哀求我说:“叔叔,你帮我收起来吧。”我一板脸说:“那怎么行,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菲菲又拉拉我说:“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嘛。”“怎么个互相帮助?”我疑惑地问道,“我帮你收拾玩具,你准备帮我干什么呀?” 
  “我,我……”菲菲想了一会儿,然后兴奋地说道:“我帮你吃你最不喜欢吃的牛肉干,好不好?” 
  家教误区:身教重于言教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互相帮助”如果说是好事,这是大幸。然而,这种“投机取巧”式的互帮说明孩子在平常的接受教育中出现了过于模式化的倾向——家庭教育偏离了自己本来的职能,好像成了父母的影子,家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而让孩子说话做事与家长在某些方面的察言观色如影随形,从而形成了小小年纪就会“投机取巧”的弊病。如果父母在劳动、孝敬老人、文明礼貌和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不妥之处,孩子则视父母的言行为榜样而效仿,这样就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家长们不能忽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 
   
  童言无忌故事四:儿子挣钱  
  儿子从姥姥家回来,一进门就兴奋地大喊:“妈妈,我也要挣钱!”原来,姥爷说了一个小学生在家帮家长做家务,家长付给孩子报酬,意在调动孩子的劳动积极性的故事。我觉得有些道理,如果付些钱能让油瓶倒了都懒得扶的儿子变成一个勤快的孩子,不妨试试。得到同意,儿子立刻钻进了钱眼儿:端饭碗1元,拿筷子1元,吃饭不磨磨蹭蹭了,竟然也要求奖励1元;吃完饭,抢着洗碗,虽然洗不干净,还打碎了一个,却还是要我们付款1元。 
  该安排儿子睡觉了,儿子却伸手把我拦在了他的卧室门外:“妈妈,今天不用你们帮忙,我自己来,请奖励我1元。”“这也要付钱?”“当然,我自己脱衣服上床就省了你们的事,也是为你们分担家务,当然也要奖励。”儿子钻进被窝,开始数他挣的钱,一遍又一遍,兴奋得睡不着,自言自语着:“第一次挣钱,一晚上就挣了10元,10天就能挣上百元。哇,一个月能挣好几百呢!” 
  我听了大吃一惊,这还了得!我猛地推开门,对着儿子大吼一声:“别臭美了,明天就断了你的财路。” 
  家教误区:金钱观过重 
  对成长于物质相对丰富环境中的孩子来说,比给金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应包括:金钱和物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让孩子体验劳动获得金钱的不易;金钱能让人拥有物质条件,但不能代替所有的美好精神品格,幸福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用金钱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精神快乐;学会合理支配金钱,让金钱在孩子的生活中处于合适的位置。这样,父母利用金钱奖励才有教育意义。 
  恰当的奖励可以用来强化正在培养的孩子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而不能光凭金钱来垒叠孩子好的秉性。 
   
  童言无忌故事五:爸爸妈妈偷吃啥  
  上周末,我到同事家去玩。一进屋发现同事7岁的女儿正在哭,我忙问:“妞妞怎么哭了?”同事说小孩子不懂事,别管她。可妞妞还是哭得很伤心,过了一会儿她哽咽着说:“他们有好吃的不给我吃。”我忙问:“是什么好吃的呀?他们竟然不给你吃!”妞妞说:“他们总是偷着吃,从来都不给我吃,他们不喜欢我了。”说着妞妞哭得更来劲了。我忙说:“妞妞不哭,好吃的在哪里我给你拿,看谁还敢不让妞妞吃。”妞妞说:“刚才我找玩具时发现了一盒,让妈妈抢去藏起来了。”我说:“告诉我是什么好吃的,我下楼去给你买。” 
  妞妞破涕为笑,从卧室枕头下翻出一样东西:“看,这空包装袋都有香味,一定很好吃。”妞妞把那小小的包装袋递了过来,我一看就傻了,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避孕套。 
  家教误区:刻意保留性教育的盲区 
  在孩子眼里,避孕工具竟成了“好吃”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性教育的悲哀。民族的传统使性在多少年来都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让天下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领进性的课堂而不对他们产生误导,因此总是显得遮遮掩掩。孩子天真的话语以一个最现实的方式警示着我们:儿童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关于性教育,要有充分的准备,掌握足够的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技巧及方法,应用科学的态度给予真实正确的引导,并运用幼儿感兴趣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适当及时的教育,避免让孩子走进性神秘、性龌龊、性恐惧等误区。 
   
  童言无忌故事六:爸爸在电视里多好   
  丈夫脾气不太好,教育女儿芳芳有点凶,女儿挨了他不少批评。有一次挨批评之后,芳芳叹气说:“爸爸要是电视里的人就好了,他发火的时候,我把遥控器一按,就不用看见他了。” 
  家教误区:粗暴的教育方式 
  童年时期,“问题”两个字可以说是该年龄段孩子的代名词,因为他们的价值观、荣辱观尚未形成,所以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同时,孩子犯错误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一味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孩子,甚至用恶劣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久之,。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对他采取暴力,将对小孩子的肉体和精神形成巨大伤害,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在心理上形成阴影,并有可能造成孩子对亲情的仇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