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戒律与禁忌,修道之人不可不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09 05:54:46




内容导读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军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成;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成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一、想尔九戒 


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想尔九戒体现了老子《道德经》的宗旨。正一法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二、五戒


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成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箓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会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视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成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三、九真戒


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入九天,轻侵者堕入九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人损己;六者不咳,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入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成专一。: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箓,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四、初真戒


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成和女真九戒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戒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放日经宝;第三皈命,,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1
初真五戒

初真五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五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2
初真十戒

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天尊所命初真十成。


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


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优其功能;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一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竟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3
女真九戒

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站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造秽行;三日,借诸物命,慈憋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日,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日,不得数赴斋会;八日,不得虐使奴仆;九日,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五、中极大戒


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减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成”。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第,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成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接中极戒。


六、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威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七、斋日


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仙真圣诞或有斋醒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田,斋田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田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1
十直斋日

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2
八节斋日田

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3
三元斋日田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4
四始斋日

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5
三会斋日

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成,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6
违戒的处罚

违成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推单(开除)。


7
现行主要斋日

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八、九戒


在正一授籙醮仪中,籙生要表示决心,终生遵奉“三皈九戒”。


“九戒”即:


一者克勤,爱国守法,是念真戒;


二者敬让,孝敬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杀,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身戒;


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嗔,兇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诈,諂贼害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骄,傲乎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


籙生在掌仪道长的领导下,于道坛上要发“十二愿”。其内容是:一愿乾坤明素;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融洽八埏;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籙生授福;十二愿正教兴行。


天师道的授籙活动,规模较为隆重,场面较为壮观,是正一派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道徒宣扬各类自律戒规的一种传度制度和仪式。“三皈、九戒、十二愿”是正一派道士宣示奉持“清规戒律”的信念和决心的规定方式。


九、戊日禁


戊日是道教的一个术语,也是道观诸多讲究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仙道的禁忌;通俗称之为“戊日”或是逢戊。


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从老黄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也称“六戊”。


六戊,分为“明戊”和“暗戊”。


“明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这叫“明戊”。


念修行量经和拜静斗的老修行,亦且忌“暗戊”。


“暗戊”口诀为:“正羊(未回)二犬(成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已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干斤”。


道经【女青天律】记载说:六戊日不可烧香诵经,故,道院非常讲究,很是忌讳。修道的人为了道观的安宁、清泰,谨遵这种传说讲究,每逢六戊日,不动土、不砍伐、不诵经、不鸣钟鼓法器。香客烧香亦不鸣磬,戊日的这一天,道院显得异常清净。


“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酸,关申天曹者,丧体减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育之门。若干人非接法篆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几可不慎之。”


据《九天神霄戊口禁忌》云:“昔汉武帝好道求仙,于元丰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临,帝问日: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至。王母日:此皆下民无知,四季之内,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阴阳之禁忌,致使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谨。帝曰:戊禁最重如何攘解,可免此灾。王母日:戊禁最重,无法攘解,不推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则犯主府星辰。秋犯六戊,则令人遭瘟瘪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读。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后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成禁忌,即得时和岁检,衣食自然。言毕,王母须臾上升而去。以上出自《女青天津》”


十、饮食戒律禁忌


修真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讲究


1
早不言梦


2
午不言杀


3
晚不言鬼


十一、三厌


在道教泛指三种腥味肉类食品;一般称大雁为天厌;犬为地厌;鲤、鳝、龟为水厌。在全真教的道观传统讲究不食五荤三厌.归依道教初级五戒者不食酒肉。


1

天厌飞禽类多食失「神」。


2

地厌走兽类多食阻「气」。


3

水厌水族类多食耗「精」。


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為它們在體內會產生酸性,使血液受到過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發生心臟病、中風、血壓失調等。 以上三类有暴戾横逆之气,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


《孙真人卫生歌》也认为某些动物知情达理,他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于是道教形成了“三厌”之戒的传统。“三厌”就是孙思邈真人提到的天厌雁、地厌犬和人厌鲤。


十二、正一四不食


所谓四大荤指的就是“牛肉、鸟鱼、鸿雁、狗肉。”这就是天师府的四不吃。其原因据说是:


1

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2
乌鱼


人们通常说; “乌鱼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天师道友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乌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乌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贵可佳,吃不得。


3
鸿雁

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4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十三、忌食五辛


生蔥,韭,大蒜,小蒜,葫荽。


按《玄都定罪律太極科》曰:五辛食之念誦,條戒內為第一罪,謂修持諷誦,觸犯神靈,忤穢真界,獲毒蛇穿心獄報,大槩以此等物辛臭烈甚,食之經日尚臭,出口對語,於人尚且厭之,而況朝真行事乎。此外凡薤蕌似蔥之類,皆勿食也。


五荤之菜是一些气味比较浓厚的家菜或者野菜,食五荤之菜虽然当时清脆可口,但入内后通过腐化体生秽浊之气,内则令人先天灵感之智闭塞,影响功力上升,为清修者所不取;外则臭秽之气随口散发,一派五荤之气味,秽污清净坛场,为神鬼所不喜,致使道不彰显、神不降临,有碍与修行,反造愆忧。特别是腥荤之物更为修行者所忌讳,如;鱼、羊肉就属腥荤,故清修者必须禁忌。何为五荤?答:所谓的五荤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五种味厚香浓的五种菜,即葱、韭、蒜、薤、荽这五种香菜,亦称为“五荤菜”。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小蒜、大蒜、韭菜、芸苔、胡荽为五荤菜。酒与肉不在五荤之内,道教为了约束道徒在三归五戒里制定了杀、盗、淫、妄、酒这五戒,肉与酒就包含在第五戒的“酒戒”里。


十四、道教禁忌


1
“道不言寿”

有人初进道观,见到鹤发童颜的老道长,带有敬意地问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多少?”然而老道长却避而不答,只是点头微笑。修道之士,之所以忌讳人们询问其年龄,这便是因为“道不言寿”的缘故。“道”又为什么“不言寿”呢?这是因为道教的思想基石是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寿”也。


2
“戊不朝真”

道教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能焚香、朝神、诵经,也不能鸣钟鼓、做斋醮。


按《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载:“昔日武帝好道求仙,于元丰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临,帝问曰:‘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来?’王母曰:‘此皆下民无知,四季之内,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阴阳之禁忌,致使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谨。’帝曰:‘戊禁最重,如何禳解,可免此灾?’王母曰:‘戊禁最重,无法禳解。不惟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自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令人遭瘟蝗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渎;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土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禁忌,即得时和岁稔,衣食自然。’言毕,王母须臾上升而去。”因此,道教有“戊不朝真”之禁忌。道教宫观于“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必须悬挂“戊”牌,以告示道众。


3
“道不朝亡”

也是道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禁忌。道教徒除父母、师父逝世时叩拜外,对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朝拜。究其缘由有二:一是道教重生轻死、悦生恶死;二是免遭阴秽之气。


4
“三不起”

 道教还有“三不起”的禁忌。即道教徒吃斋、诵经和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作为道士也不得应声而起。


5
吃斋

即用斋,也就是吃饭或用餐。中国有两句俗语,一是“吃饭大似官”;二是“雷公不打吃饭人”。由此可见当人用餐时,他人是不应去打扰的。道士斋堂用斋,有三种规矩:一是便堂,二是过堂,三是过大堂。道众斋堂吃饭,名曰“过斋堂”。过斋堂亦是道教宫观的仪范之一。道士在吃饭时,与世俗人吃饭有很大的区别。如:道士每饭必先供养,为思:十方供养,来之不易,无功享用,惟恐罪过。故每饭先上供出食,以行神、人、鬼普同供养。是为结“三缘”之举。昔时,北京白云观斋堂门旁有幅对联:“一念纯真金可化;三心未了水难消。”由此可知,道士吃斋过程中亦有修心之举。所以,他人不得打扰,吃斋者也不得起身。


6
诵经

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太上玄门功课经序》中规定:“凡诵经者,切须斋戒,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头接耳。务在端肃,念念无违……。”因此,他人不得打扰道士诵经,诵经者亦不能起身离开经案。


7
静坐

即道士修炼静功。道士以道为事。静坐修炼内丹是道士的头等大事。道教徒修炼的目的是期望得道成仙,进入神仙极乐之境。所以,静坐时应排除干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道教仪范》中还载有《日忌》:“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这“三不言”是每个道教徒都必须遵守的,否则就是犯忌。“一日之计在于晨”,对当日所做的事情要周密安排,力争圆满完成,不能成为梦想。因此,早不言梦也。中午为阳之极,言杀有悖好生之德、慈悲之心,故午不言杀也。夜晚阴气重,言鬼神必招祸患,所以晚不言鬼神也。


道教有“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道士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但据闻,历史上天师世家还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乌鱼、鸿雁和狗肉。盖牛忠、乌鱼孝、雁贞、狗义之故。


8
道教戒律中一些禁止做的事

从广义上讲也属于道教禁忌的范畴,如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荤)。另外,玄门持戒威仪(出入威仪、事师威仪、视听威仪、语言威仪、盥栉威仪、饮食威仪、听法威仪、出行威仪、起立威仪、坐卧威仪、作务威仪、沐浴威仪)也都属于道教禁忌的范畴。如“事师威仪”中规定:“师礼拜,不得与师同拜;师前不得受人礼拜;灯月下,不得履践师影。”若违反,则是犯忌。总而言之,道教的禁忌很多,在此难以一一介绍。


道教禁忌是在中国古代民间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9
道教的宗教活动

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仪?醮后诸忌第十三》,斋醮诸忌略有七条,即勿饮酒;勿食五辛;勿与别人同坐;勿视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见血。此外,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


道教在举行宗教活动时,不仅要有清静的醮坛,而且道士本身也应保持清净之身。在行仪式之前,道士通常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道士沐浴时忌俗人见浴。所以沐浴须在密室中进行,而且忌用不洁之水。


10
道教祀神时

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祭品奉献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灵之物。道士要上香,信众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醮坛所用之灯,须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秽泥之物。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蕃石榴、芭乐、李子、单碗菜也都不能用于祭神。


11
烧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

所谓敬香者不可不诚,其禁当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啮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道门内部具有浓郁的神圣氛围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讲究,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饰禁忌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秽亵法服;忌法服不洁、形仪慢黩;忌衣服杂色;忌衣饰华美、与俗无别;忌法服借人等等。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禁绝荤辛;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


12
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的“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二是见了道士不得问寿。即不得问道士的年龄。三是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他习俗。四是叩首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门问禁,入乡随俗,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


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形仪,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特别是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必须吃素,因此,在香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带放荤菜


13
解除禁忌后进入庙宇参香时机

1、婴儿出生未满月者,產妇需做完月子方可进入庙宇(出入產房者须待婴儿满月后方可入庙宇)。


2、参加丧礼告别式者,须满二十四小时方可入庙宇参香。


3、探视亡者最后一面者,须满一週后方可入庙宇参香。父母或公婆往生者,须满四十九天后方可入庙宇参香。满週年后方可向玉皇大帝参香。


4、内外祖父母或夫妻,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三十五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5、堂表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八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6、女性有生理期,须经期洁净后方可入庙参香。


7、衣冠整洁,切忌袒胸露背,对神不敬。


入庙宇参香者须服装整洁,不宜著无肩带或低胸之上衣及迷你裙或裤,更不宜浓装艳抹。在传统农业社会裡,上香敬拜圣尊时,重要的除了虔诚的心意,还须身心洁净,所以对这些宗教禁忌都会自我约束,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敬天地畏鬼神、谦卑互敬之礼节。或许有些信眾无法接受此理;但深思后,在我们生活中,若要会见尊者或拜访长辈,大家也都会注重服装仪容之整装与洁净,这正是互尊互重之基本礼仪。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