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系列报道之三十 ——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3-18 18:19:00

沂源县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沂源县广大的乡村,有着风格迥异、丰富多样的生活传统、劳作传承、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乡土传统文化遗产存量丰富,保护传承意义重大。为弘扬沂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陆续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村庄,今天为您推送第三十篇:

——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


杓峪村


杓峪位于中庄镇驻地西11公里处,尹家崮、马头崮、圆寨三山环抱,520口人,7个姓氏。以杜、张两姓为主。耕地面积700亩,山滩2000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林果为主,兼营农业。产品以苹果、大樱桃等为主,尤以香椿色红味香远近闻名。张氏谱碑载:“吾族原籍淄邑人氏,先祖讳诩者从淄邑来沂邑西北,迄今二百余年。”村崇祯十一年重修龙王堂碑载:“明山东青州府莒州沂水县沂源乡马泉社杓峪。”

尹家崮保卫战


 清末民国初年,沂蒙山区连年灾荒。强盗四起,打家劫舍,。土匪经常从老巢里外出骚扰,致使一方百姓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尹家崮之战就是一个防匪打匪的典型范例。杓峪百姓及尹家崮四周几个村的百姓联合起来,对尹家崮进行了长时间的修山、治山、护山举措。用搭建小石屋、挖土窨子等方法,防敌护己。土匪来了,上山打匪;土匪走了,除留下看山放哨的外,余等下山种地,运水上山,蓄水备用。尹家崮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最高可达几十米。只有豁口5个可达山顶。人们就把这5处修成了5个山门,每门各修2个炮楼。土匪来袭时,2楼对准山门外同时开火。其他地方,绕山一周全是光崖。土匪有时架上竹制云梯,还够不到三分之一处,再向上就无法攀爬了;再加上围墙上压放棘针荆刺护卫;更重要的是站墙子的男丁,还有搬运石头的女将,一有情况,互相配合,光用石头砸,土匪们只能望崮兴叹。

 民国十七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土匪头子尹世喜率匪中最强悍的“二八连”用竹梯搭在北黄崖处偷袭上爬,年轻的王大发子大喊一声:“上来土匪了!”顿时,北大顶子灯火大亮,指挥锣声一响,站墙子的人乱石砸下,砸断10架竹梯。土匪纷纷滚落山崖,死伤惨重。在北鸡冠顶指挥进攻的土匪头子尹世喜也身负重伤;匣子枪都丢在鸡冠峰的崖缝里,第二夜又派人来摸回去的。这一仗是上百次保卫尹家崮战斗中的一例。

 这时期,骚扰本地区一带百姓的土匪头子有杨五、杨广胜、尹世喜、刘黑七、侯妮子、侯娥子、魏孩子等。他们都有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不等的队伍,用的是当时的先进武器。尹家崮周边被攻破的山寨有十几处。各山寨幸存下的难民纷纷涌向尹家崮。到民国十五年春时,周边大小村落60余个、10000多人口聚集在尹家崮上。崮上的临时掩体小石屋遍地皆是,至今小屋遗址尚存。 “一步三个窝,睡觉头顶脚。做饭不小心,粪便流进锅。虫叮蛇蝎咬,烧汗瘟疫播。十人九得病,缺医无吃喝。”这就是当时住在山上的人的生活写照。

 尽管人多村杂,人心却非常团结。人们按原村落地片搭建小屋居住,服从崮顶总山长及各门长的指挥。总山长设2人,山寨5门设门长,正门门长是杓峪杜信。7人组成总指挥部,负责山上的兵力统筹部署、火力配备、工事修建、人丁安排、吃食住行。指挥部下设6大部,分工负责对山围墙按段分工加固整修,垒压棘刺荆柴,防敌攀爬偷袭。当时的围墙周长10华里。两崮顶各修一个大指挥炮楼带“官屋”(办公室),5门旁各修2个大炮楼和阵地指挥所,每个山嘴又修2个小炮楼,沿城墙每隔一段修一个小炮楼。全崮顶炮楼不下30个。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崮顶上,有大小石屋2000余间。

 火力配备也很强大,各村镇山火炮“生铁牛”全搬运到尹家崮上。加上本山去青州铸造的8门大土炮,山上共有镇山大炮“生铁牛”16门,一门大炮配2门“牛腿”小炮使用。每门段有50支“两人抬”抬杆子枪,全山有300余支。这些抬枪都是请名匠炒生铁打造而成。,连同从土匪手中夺取,全寨有长枪36支,分别安排狙击手守卫各山门。还有匣枪6支。杓峪富户杜彦清为买一支匣枪就卖掉了土地13亩。大炮、抬枪用的火药都是自己用硫黄、火硝、柳棒灰加酒碾制的,每个炮楼里都有几篓几缸储备,以备战时之用。

 自民国十七年(1928)入冬开始,有7部土匪武装联合对尹家崮进行围困进攻。他们在崮四周安下窝点,共计2000余人。他们的部署是先困水场,山上人多缺水,不打自灭;,马头崮喊话,动摇民心;再进行议和,讲条件,交钱交物,不得抵抗;还有轮番进攻偷袭,强行夺取。土匪头子杨广胜、尹世喜四招并用,手段歹毒残忍。

 在这强势迫压下,尹家崮堡垒内部以杜信、张富俭、宋明伦父为首的主战派,决心抗敌保卫山寨安全。土匪也调整了进攻部署。后山4门无法发动进攻,只有正门。两边无绝壁,只有2大炮楼和围墙。此处猛攻,可能奏效。所有土匪于民国十八年(1929)3月3日,一齐进驻了杓峪,扬言要在5天内坚决攻破尹家崮寨。

 到了3月8日,16门“生铁牛”大炮一字摆开,对准山下。32门“牛腿”小炮、200支抬枪、20支步枪,布置在尹家崮头和驮腰处;留下部分枪炮守后山的4门。早饭刚过,土匪就喊着进攻暗语,顺杨家溜攻来,足有上百人,是进攻的第一梯队。

 这时,西大顶子炮楼上红旗升起。发令枪一响,抬枪、小炮接连打响,把土匪压在了沟中不敢抬头。这时,镇山重炮“生铁牛”第一炮打响。由于第一大炮把所有进攻的土匪惊呆了,除留下了大片死尸外,大部分土匪吓得撤下山去了。

 第二梯队又从崮头山梁上攻上来了。杜门长站在山门的炮楼上大喊:“掀墙子!”几百人把围墙上的大石头掀了下去。土匪躲闪不迭,碰上死,撞上亡,脑浆纷飞,一死一大串。再加上火力的穷追猛打,迫使土匪溃退了下去。有一群土匪正在杓峪杜希和的家里熬牛肉,准备吃了好攻山。哪知一“生铁牛”打破了大门楼子,炮子正打在熬牛肉的大锅里,满锅牛肉连汤溅了一院子。有几个土匪被飞砂击中,伸腿瞪眼了;还有几个被滚烫的牛肉汤烫得嗷嗷怪叫。一院子几十个土匪纷纷跑出破门逃生去了。

 这次尹家崮保卫战后的3年中,土匪没有敢进犯尹家崮。救下尹家崮上万百姓及财产的领头人杜信,在3月3日至3月8日战事的5天里,须发全白。战斗结束后,他得了咳嗽咯血病,当年7月3日病逝,终年62岁。

 第二年,民国十九年2月,正门东炮楼重修,将一层改为两层。为了纪念保卫山寨、英勇杀敌而牺牲的人,为了悼念救下山寨上万生命而病故的主战派恩公杜信,更为了尹家崮安全永固,广大百姓建议,经“官屋议事堂”研究决定,将尹家崮更名英杰崮,并在修炮楼的同时立碑志之。石碑由当时住山的文人杜亭用木炭写了“英杰崮”3个楷书大字,18岁的石匠张光孔刻凿碑上,立在重修炮楼第二层的东北角。至今石碑尚存,炮楼遗址还在。

仙人桥的传说


 英杰崮坐落在杓峪村西。崮顶南端有一处突兀隆起而极窄的二层山崖(俗称二架崖),北边有一米多宽险要的断缝。山风吹来,嗖嗖作响,使人望而却步。远远望去,断缝南端像塌陷了的反向石拱桥。在这小石桥上,有一段美丽与龌龊、正义与邪恶的故事——仙人桥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下的小山村芍药峪里住了30几户人家。人们过着和睦融洽、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有一只恶贯满盈的“熊罴怪”遭雷劈。其阴魂不散,投胎该村朱夯家媳妇体内。十月怀胎后降生一个男孩。孩子一生下来,黑中透紫、毛发赤褐、五官不端、奇丑无比,让人望而生厌、见而作呕。朱夯夫妇却对儿子倍加疼爱:有儿子就有传宗接代的了,找人给起个响快的名字。有人说:“金山寺里有个大法师叫法海。这孩子不俗,就叫海法吧!”

朱夯夫妇对这怪物爱子娇生惯养,处处袒护。海法十五六岁的时候,打爹骂娘。爷爷临咽气还喃喃地诉说:“‘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如今世道变了……”隔朱夯家不远的尹良山夫妇的好善乐施感动了天地神灵。45岁的程珍珍有喜,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女,满屋祥光。再看孩子,眉清目秀,讨人喜欢,给孩子取名尹玲玲。玲玲自幼乖巧,长相俊俏,谁见了都想逗逗她。10来岁时,玲玲出落得更是惹人疼爱喜欢。人们都夸赞她“小仙女”。在家庭熏陶下,玲玲长成一个善良懂事的小姑娘。看到哪个老奶奶去泉头汲水,她会跑去帮着提回家。看到哪个婶子、大娘去推碾,她会放下手中活计帮忙推一会儿。村中有位80多岁的老奶奶。玲玲抽空便帮她捡干柴,还为她洗头、洗脚。天有不测风云。玲玲15岁时,父亲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母亲因劳碌和伤心过度,也病瘫在床榻。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繁重的家务和农事劳动的重担都落在了尹玲玲一个人肩上。

 山上的土地和山场是尹氏家族的,人称此山尹家崮。尹玲玲家也有地在山上。她照顾母亲吃喝起居、煎汤熬药。安排下母亲,再上山干活。

 早熟的谷子就要收割。母亲翘翘头说:“玲玲啊,我好想吃苦菜豆沫啊!你去掐谷穗时,顺便剜一点儿回来!”玲玲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对母亲满口答应。其实,玲玲想:现在正是7月,哪里去找嫩苦菜呢?她仔细一想:后山旺里鹁鸽洞子下边是背阴帮,见太阳少、潮湿,说不定那里的苦菜还嫩着呢!

 玲玲带上工具,顺着泉子峪的茅草坪,一直走到了后山的泉水边。这时,她感到口渴,想探身趴下喝口水解解渴,可水深喝不着。她看见石堰边有块黄石头,状如大碗。她灵机一动,拾起这石头大碗,舀起清凉的山泉水一饮而尽,顿觉清爽痛快。她顺手将这大石碗放到泉眼边。说也奇怪,石碗落地生根,长在了泉眼边。后人给山泉起名石碗,把这条山沟叫石碗沟。

玲玲顺着山梁边走边剜苦菜,快到山崖跟时,已剜到小半筐。她在鹁鸽洞下不远的地方放下工具,坐在一块石头上擦擦汗。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伴随着嘿嘿的冷笑,惊起了疲惫沉思的玲玲。只见洞口草丛攒动,钻出的是海法。海法说:“你不认识我吗?我是你海法大哥。我在这里等你多时了。” “你想干什么?”“别误会,我看见你在剜苦菜,我帮你剜一堆放在洞里,跟我进去拿吧。”边说边嬉皮笑脸地走近玲玲。海法早就瞄上了玲玲这无人看护、天真可爱、能歌善舞又使内心作痒的“猎物”,几天尾随跟踪。今天找到了机会,知道她要从鹁鸽洞口下的小山路走上前面的山崖豁口,去尹家崮顶掐谷穗,便提前在此埋伏守候。天赐良机,哪能错过?他急忙伸出一只粗黑肮脏又毛茸茸的手,趁其不备,一把抓住了玲玲一只纤细稚嫩的小手,拖着向鹁鸽洞口走去。玲玲急想挣开脱身,猛一用力,挣脱了魔爪。海法猛一反身抓住了玲玲的双脚,嘻嘻淫笑。玲玲爬起来用力一挣,两只靴子相继挣脱掉。海法身体笨拙,爬起时玲玲已经跑远了。海法又气又恼,将两只靴子用力一抛,不偏不正,正好倒挂在了鹁鸽洞的洞顶石壁上。然后踉踉跄跄,一路斜歪着追了上去。后来,人们把鹁鸽洞改名靴子洞。

 玲玲从东北角豁口跑上去,跑过北大顶子、漏水崖子,在两崮顶中间的“驮腰”处坐下来,想定定惊、歇歇脚,可海法又连滚带爬地向她急急追来。天色阴沉下来,玲玲不顾乱石硌脚、荆棘蒺藜扎脚,跑到崮头,又拐向崮头大顶子,再折转身向南边的石拱桥跑去。过桥南便是悬崖绝壁,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回头看看那穷追不舍的海法,她愤怒极了,宁可跳下悬崖,也绝不能落于魔掌!荆棘扎破了脚丫,棘针刮破了衣服,她全然不顾!

 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老天爷看到这伤天害理的不平事也震怒了,要抓回那“熊罴怪”结案。这时,玲玲已经跑过拱桥,来到悬崖边。她抬起脚,迈向了万丈悬崖……扎伤的脚鲜血直流。6滴鲜血落地,立刻化做6朵红云,托住了玲玲的双脚。红云顷刻又化做6道彩虹,一直向前延伸,将玲玲托在空中。

 这时,色胆包天的海法已追到石桥,见尹玲玲已停在悬崖边。海法高喊:“你再跑啊……”玲玲猛地跨出一步,迈到西南百里之外蒙山后阴的一个高埠上。她这一步跨出上百里。人们把她前脚落脚处取名单步(后称坦埠)。那飘起的6朵红云、托起尹玲玲的6道彩虹的山谷,人们称其“红道六”(溜)。

 突然,山崩地裂一声巨响,石桥塌陷断裂,把海法抛下了山崖,砸在山崖的一棵挂满果实的核桃树上。天色越黑,暴雨越大,霹雷越响,大地摇撼,大山崩塌,把这恶贯满盈的海法砸下山崖,随即被滚落的巨石压在沟底。若干年后,有人在云蒙山的雨王庙内见一眉清目秀、年轻漂亮的道姑极像当年的尹玲玲。

 人们为纪念美丽善良、富有传奇色彩的尹玲玲,把塌陷的石拱桥称做仙人桥,并在西大望上的尹家崮跟、仙人桥对面立起了一幢巨大石碑,详细记载了仙人桥的这一传说。



责任编辑:李   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